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九月健康提醒
处暑过后,秋爽来袭,学生们陆续返校;中秋将至,花好月圆,人们返乡阖家聚餐,人员往来频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相关疾病等传播风险上升。平凉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公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腹泻和流行性出血热,让健康和快乐伴您度过美好秋日。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整体处于低水平波动流行态势。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戴上口罩及时就医。
健康提示: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加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必要时及时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常引起地方性流行。百日咳仅感染人类,暴露后的潜伏期为5~21天,通常是7~14日。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等),也可经由密切接触传播。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回音,咳嗽白天轻,夜间重,未经治疗可迁延2~3月,故有“百日咳”之称。
健康提示:
▲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免疫规划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程序为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18月龄加强接种1剂次。
▲托幼机构和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通风消毒等制度,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远离剧烈咳嗽患者。阵发性咳嗽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鸡鸣样咳嗽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外出或接触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减少疾病传播。
三、流行性感冒
我国北方地区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健康提示:
▲日常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年)”,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摄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佩戴口罩。
四、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传染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等,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在夏季和秋季这两个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父母应引起注意,随时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为特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是由相同一类病原体感染所引起,只是一些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健康提示: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预防相关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五、轮状病毒性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健康提示: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接种疫苗。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接种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接种1次即可。
▲注意: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若感染,请做好隔离,及时就医。
六、诺如病毒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在秋冬季呈高发态势。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多样,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中招。
中招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健康提示:
▲个人防病措施:做好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彻底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远离呕吐物。
▲校园防病措施
▲学生健康管理: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查因等工作。
▲厨工健康管理:加强对厨工的健康管理,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有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岗位。
▲饮用水管理:定期进行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学校饮水安全,饮用水要烧开后饮用。
▲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者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毒。病例持续增多(3天超过5例),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
七、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随着秋冬季的到来,野栖鼠种进入人居环境,人-鼠接触暴露机会增多,出血热发病风险上升。
健康提示:
▲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出血热疫苗。
▲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麦草、玉米秸秆等)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诊。
供稿:传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