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涝后,注意预防这些皮肤病!
夏季以来,多地迎来强降水,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生活环境变得潮湿、污浊,各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大量滋生,人体皮肤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受到感染和侵害,从而引发多种皮肤问题。尤其是内涝积水长期不退的地区,人体四肢长时间接触污水、受到昆虫叮咬等,很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和炎症反应,皮肤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因此,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暴雨洪涝后引发的皮肤感染种类
洪涝灾害后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湿疹皮炎、继发性皮肤感染以及尾蚴皮炎等。
湿疹、皮炎
第一种情况,由于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的浸渍糜烂型皮炎,这一类型常合并细菌或真菌等感染。比如,抗洪抢险人员长时间在水中作业,或者农民在打捞抢收被水淹后的庄稼时,四肢频繁浸渍在污水中,都可能引发浸渍糜烂型皮炎。症状包括皮肤发白、起皱、肿胀,甚至糜烂渗出,常伴随瘙痒、疼痛。第二种情况,部分人会在潮湿闷热环境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湿疹、荨麻疹等,表现为皮肤红斑、风团、瘙痒等症状。另外,洪涝过后,蚊虫大量繁殖,特别容易引起丘疹性荨麻疹等皮肤病。
皮肤感染
湿疹皮炎后皮肤屏障受损,极易引发继发感染的问题,严重时一定要尽快就医。潮湿的环境下,股癣、足癣等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二、如何做好暴雨洪涝后的皮肤病预防
01频繁涉水工作人员预防
对于需要频繁涉水的人员,在下水作业时穿塑料套服、外用塑料套膜等防止尾蚴钻入皮肤;在下水工作前,可以在脚部、小腿等处涂擦凡士林、皮避敌、防蚴笔等防护用品。这些产品可以有效隔离污水和昆虫,减少皮肤受损的风险。特别是皮避敌和防蚴笔,它们的有效期分别可达4小时和8小时,为长时间在水中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在下水工作期间,应每隔1至2小时安排一次离水休息,起水后擦干双脚,并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将双脚曝晒片刻。其次,劳动完毕后,应用清水洗净双脚,并穿上干燥的鞋袜,以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
02不需要频繁涉水人员预防
对于不需要频繁涉水的人员,如果不得已接触了污水,应尽快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保持出汗部位干爽。其次,做好防虫叮咬措施。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液、蚊帐等,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被蚊虫叮咬后,避免搔抓,可涂抹止痒药膏。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被洪水浸泡过的衣物和用品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另外,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如症状较轻,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进行止痒、收敛。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大面积的红肿、渗液、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此外,在暴雨过后,还需要注意以往本身患有的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疾病的加重和复发,需做好预防护理,必要时及时就诊。
洪涝灾害后,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对于预防皮肤病同样重要。
来源:陕西省疾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