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首席专家的攻略来了!传染病如何预防更好?
传染病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种类很多,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体液等多种途径传播,防不胜防,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来说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持续提升健康素养,着力增进全面健康有关的情况做介绍,并答记者问。
下面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答记者问时,给大家的一份传染病预防攻略。
1、首先对于公众来说,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熟悉和掌握健康素养里面提到的传染病知识;二是要听从临床医生或疾控机构的建议和管理。
2、日常生活当中,预防传染病主要从三个环节来采取措施,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如果患上了传染病,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管理,防止传染给家人和周围人。比如,正在患呼吸道传染病的时候,建议不去或者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即使要去,也要戴上口罩。还有在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我们要用手肘或用纸巾来捂住口鼻,防止传播。如果我们患了肠道传染病或者体液传播疾病的时候,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勤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做饭的时候将熟食和生食用的菜板分开,还有平常做好家庭通风、日常消毒,这对公众来说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让机体产生免疫力,来避免一些传染病的发生。而且在以上涉及到的三项措施当中,接种疫苗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实施,并在公众当中更可及、更有针对性。
3、日常生活中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覆盖从婴幼儿到老年人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一老一小”,婴幼儿是免疫力尚未形成的阶段,老年人是免疫力正在衰退的阶段,这两个人群是我们预防接种的工作重点。
从婴幼儿、儿童这个角度来说,接种的疫苗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比如从一出生就开始接种的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等,这些都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另外,对适龄儿童来说,还可以接种没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像流感疫苗、水痘疫苗、HPV疫苗,还有肺炎球菌疫苗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感染传染病后,重症比例比较大,出现死亡的风险也比较高,所以老年人也需要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目前针对老年人,接种的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
接种疫苗需不需要考虑季节性?
对于适龄易感人群,一般不用考虑季节的因素均可接种。所以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两点:第一就是及时接种,像预防麻疹、乙肝、百日咳等,对于儿童来说,应该及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第二个要强调的,因为多数疫苗可能需要接种多剂次才能完成全程接种,所以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建议要及时进行补种,让疫苗发挥更好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5月28日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以下为传染病预防相关内容摘录: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
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成年人也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
家养犬、猫应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并尽早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使用消毒产品,积极预防传染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全文:
http://www.nhc.gov.cn/xcs/s7852/202405/91fc9d0866bb4d87842b6a264745a71e.shtml
来源:疫苗预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