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如何开展依法执业自查?
2020年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国卫监督发〔2020〕18号),自此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成为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依法执业自查?
《办法》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是指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及其人员执业活动中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执业问题进行整改的自我管理活动。
二、依法执业自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医疗机构资质、执业及保障管理;
(二)医务人员资质及执业管理;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用血管理;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
(五)医疗质量管理;
(六)传染病防治;
(七)母婴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含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
(八)放射诊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
(九)精神卫生服务;
(十)中医药服务;
(十一)医疗文书管理;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和遵守的其他要求。
三、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开展自查?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可以分为全面自查、专项自查和日常自查。
全面自查是指医疗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情况进行的整体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自查。专项自查是指医疗机构根据依法执业风险隐患情况、医疗纠纷或者相关部门要求等开展的针对性检查。日常自查是指医疗机构各部门(包括依法执业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自主开展的依法执业检查。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日常自查。
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有哪些要求?
(一)制度建设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依法执业自查,制止、纠正、报告违法执业行为。
(二)相关配置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依法执业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依法执业管理人员,负责本机构依法执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在自查中发现存在依法执业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坚决消除隐患。发现重大违法执业行为,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四)承诺制度
要在院内醒目位置长期公示由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自查承诺信息将作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信用信息归集的重要内容。
(五)公示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依法执业自查内部公示制度,定期公示自查工作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六)奖惩机制
对按要求开展依法执业自查、如实报告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部门及人员,予以奖励;对未按要求自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到位、自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部门和人员,从严处理。
五、如何实现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结果运用?
1、依法执业自查情况应纳入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考核(包括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并作为行业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2、依法执业自查工作情况可以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重要依据。
3、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可以作为确定“双随机"抽查频次的重要依据。
4、依法执业自查问题整改情况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从轻、减轻的依据。
稿源:射阳县卫生监督所